《佛学入门》著作之九
佛家宗派
佛家宗派
关于“佛家宗派”,可以说,大乘佛学在印度没有发展得那么复杂,大别而言只有两派,即是空宗和有宗,亦称为“中观宗”与“唯识宗”。 佛学传播到汉土,却发展为十个宗派,即小乘的成实宗与俱舍宗,大乘的净土宗、禅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法相宗(慈恩宗)、三论宗和密宗。每宗都有不同的宗义。因为所根据的经论不同。 本书所介绍的,即是上述的各宗派,只不过将“中观宗”代替了“三论宗”,因为“三论宗”所研究的即是“中观”思想,而汉土佛家研究“中观”,不如印度佛学之精,是故便不谈“三论宗”,改为介绍印度的“中观”学说。 全书内容包括佛家宗派和佛经故事新编两部分
【3.佛学入门 • 谈锡永作品集 • 9. 佛家宗派】
序言与后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小乘
第一讲 净土为“易行门”
第二讲 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讲 释迦偏赞一佛土
第四讲 念佛的方法
第五讲 弥陀十六观
第一讲 禅宗高似须弥山
第二讲 释迦偶用禅法
第三讲 达摩西来
第四讲 菩提树偈
第五讲 见性如食糖
第六讲 禅宗破三关
第七讲 自然而然不离生活
第八讲 禅师不是预言家
第九讲 禅与净土比较
第十讲 马祖语录
第一讲 律宗亦是“行门”
第二讲 大乘南山律
第三讲 止作二持
第四讲 八段具足戒
第一讲 华严其实是“花严”
第二讲 梵网天珠
第三讲 武则天学华严
第四讲 杜顺和尚的“三观”
第五讲 事事无碍
第六讲 十玄门
第七讲 华严“六相”
第八讲 华严“五教”
第九讲 华严判“十宗”
第十讲 由修行建立理论
第一讲 天台宗教判
第二讲 说“化法四教”
第三讲 说“化仪四教”
第四讲 六即佛
第五讲 天台家“三谛圆融”
第六讲 一念三千
第七讲 十如是
第八讲 佛有恶性
第一讲 “唯识”的涵义
第二讲 心识变现情器世间
第三讲 唯识家说三自性
第四讲 唯识与中观的区别
第五讲 精神物质种种分类
第六讲 最重要的两个识
第七讲 种子的机理
第一讲 三论宗与中观宗
第二讲 嘉祥大师判教
第三讲 印度中观学派
第四讲 龙树菩萨的哲学
第五讲 淫怒痴是道
第六讲 空性三层次
第七讲 习《中论》须知
第八讲 中观不承认“种子”
第一讲 大乘密宗分四部
第二讲 维摩诘与文殊师利
第三讲 下三部密的修持
第四讲 无上密的修与行
第五讲 “大圆满”与“如来藏”
第一讲 生命和宇宙的探索
第二讲 心与佛
第三讲 进入禅的境界
第四讲 五个进程
第五讲 日日是好日
第十二章 附录二:藏密的见地与修持
第一讲 藏密的见地与修持
第十三章 附录三:佛教与经济
第一讲 寺院是大企业?
第二讲 打破框框看经济
第三讲 释迦主张财产私有制
第四讲 善生的故事
第五讲 “无尽藏”思想的根源
第六讲 贷款生息
第七讲 什么是“无尽藏”?
第八讲 两种生活方式的僧侣
第九讲 “丛林”经济的因素
第十讲 两项牟利经营
第十一讲 资本来源----布施
第十二讲 福田思想与佛经故事
第十三讲 宗派成立与企业
第十四讲 三阶教一佛教经济宗派
第十五讲 三阶教的经济经营
第十六讲 宋代的零星寺院经济
第十七讲 唐宋寺院经济本质不同
第十八讲 元代的国立寺院经济
第十九讲 从《水浒》看实相
第二十讲 积财与散财
第二十一讲 慈善事业
第二十二讲 寺院亦有专利
第二十三讲 财务制度
第二十四讲 结束语
关于本网站
本网站旨在宣扬佛家根本思想----如来藏。
本网站信息皆采集于互联网。